第248章 星核动力-《我能天天刷钱》


    第(2/3)页

    吃吃喝喝玩玩,一晃眼就到大年初三了。

    中午刚吃过饭陈枫便接到了徐璐打来的电话。

    “喂,陈总,您要的商业火箭人才我已经给您找到了,他正在去滨江市的路上,应该很快就到了。”

    陈枫依靠在二楼阳光房的躺椅上晒太阳呢,身后站了一个身高腿长,胸大屁股翘的妹子,正在给他轻轻的捏着肩膀,雪白的肌肤就像出水芙蓉一般娇嫩。

    “什么来历啊?别又像上次那个什么清华mba的金融博士一样,也来搞火箭研发。他那哪是研究火箭,他就是打着造火箭的名头准备去割资本市场的韭菜呢。”

    随着space    x的成功,国内商业航空也进入了全面解冻阶段。

    就在2015年的年末,国家正式密集出台了多项军民融合政策,推动民间资本加入到火箭发射领域来。

    相比于动辄要烧钱几百亿的互联网模式创新,商业火箭研发其实没有普通人想象的那么烧钱。

    研制中型液体火箭的成本大概20亿rmb。

    不算人员成本,通过自制关键部件,其一枚固体运载火箭的研发大概1~2亿rmb。液体火箭则大概为10亿rmb。

    但是中国依然没有几个商人愿意投资火箭研发,主要还是前期技术积累比较慢,投资几十亿,三五年都有可能看不到火箭升空入轨。

    国内那些资本当然更愿意投资见效快的互联网产业了,大家都是变着法搞互联网创新,和菜市场里卖菜的争利。

    相比较而言,米国民营航天却并不缺乏资金,因为有“超级梦想”的民间太空明星多数自身就是超级富豪。

    马斯克在创立space    x之前,就已经是全球最大在线支付平台paypal的老板了,年纪轻轻便拥有了亿万身家。

    另一家民营火箭巨头蓝色起源的创始人是亚马逊ceo贝索斯,这个人的身价财富更是不用多说了。

    当米国最大的两家民营火箭公司都站在超级富豪的肩膀上获得成功时,白手起家的“中国马斯克们”却需要先解决粮草问题。

    肚子都吃不饱了,谁还关心火箭到底能不能升空入轨啊?

    所以就出现了公司融资几亿后不去研究造火箭,而是搁在账上做理财,或者拿去买楼做投资。

    “不会不会……这个人是真正的火箭专家,是航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具体的你和他聊聊就知道了。”

    “行,那我见见他。”

    陈枫虽然不懂火箭技术,但是随着财富的增加,他的眼光却十分毒辣,这个人有没有水平,是草包还是骗子,通过一番交谈很快便能确定。

    大概四十分钟后,那位航天所高级工程师任洪涛电话来了。

    陈枫就在家里见到了任洪涛。
    第(2/3)页